教育观察在线

Hi, 请登录

要托管更要托育!建设群众满意的暑托班是化解教育焦虑的开始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卞英豪

  7月2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公告,将在暑期推出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的托管服务,由各区教委组织,学校承办,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确定承办学校。

  炎炎夏日,除了无处安放的脂肪让人“头疼”之外,无处安放的“神兽”们更是牵动广大家长的敏感神经。

  不同于幼儿园所和中学,对“家有儿女”的人们而言,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自理能力相对有限,以及学校暑假所导致的管理“空档”。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放在家里不放心、带到办公室不顺心、送到培训机构不用心。

  “有娃家庭距离崩溃只差一个暑假”,这样的窘境如今似乎找到了破题之道。公办的暑托班,凭借其与生俱来的信任度,把孩子交付给这样的暑托班,远比放在家里更安心,比带到办公室省心,教委部门的这番思量也确实有心了。

  不过,“初心”虽好,但能否真正解决广大群众的实际问题,还需要观察具体的执行。

  暑托班的主要属性是“托”。从此前各地的暑托班执行情况而言,“托”字意义更多表现为“托管”。不少暑托班仅是提供照看的服务——找一个双职工家庭上班的时间,找一块给孩子完成作业的场地,找一个专门看着孩子的“老师”。

  但这样的“托”似乎并不是家长所期待的。“托”的价值不应该只是“托管”,其更需要具备的内涵理应是“托育”——设计一些科学的托管课程,提供一些户外活动的空间,给孩子一段快乐的时光。

  显然,如果对标这样的需求,办好一个让群众满意的暑托班其实“没那么简单”。而且,这样的要求还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正牌”老师的暑假会不会受到影响?暑托班会不会变相成为孩子们的“第三学期”?打着暑托名义的“地下培训班”是否会悄然兴起?家长的择校焦虑最后会不会演变成“择托”焦虑?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回归暑托班的本义。暑托班的内涵是“托”,但前提是“暑”。暑假作为孩子们固定的假期,必要的休息放松、户外锻炼、娱乐活动是必然也是必须的。而这也是将暑托班和学校生活区分开来的重要依据。

  因此,暑托班必须要明确和学校生活乃至“培训班”划清界限,暑托班旨在提供暑期托育服务,应以放松为主、学习为辅;以教育成长为纲,以抢跑增负为戒。避免让暑托班成为“校外第三学期”或是“培训班2.0”。

  同时,作为暑托班的重要一环,学校老师们的休息时间应当得到相应的保障。有关部门还应鼓励更多师范专业或是其他对口专业的志愿者参与到暑托班的建设中。对于参与暑托班的学校教师以及其他教职人员需予以一定的经济补贴,让更多专业的人士能够劳有所得,劳有所乐。

  在这方面,暑托班的“上海经验”或许值得借鉴。根据上海爱心暑托班的原则,暑托班每班招生不超过50人,按师生比1:5左右配备辅导人员。每班每期配备班主任1名,同时每班每期配备7名志愿者。收费标准为600元/月(注:实际为3周),对于家庭困难学生可予以减免。

  不难看出,做一个学校、家长、学生、社会等“多赢”的暑托班虽难,但这般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让群众满意的暑托班不仅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生工程,同样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化解教育焦虑的重要“突破口”。

  作为当下民生关切的热点,政府持续加大政策与资金投入、学校不断提升托育服务质量、家长多一些理解,学生多一些参与,社会各界共同出谋划策,多方协同,让更多暑托班走进群众,或许才是办好暑托班的解决之道。

  未来,我们也有理由期待一个制度更完善、师资更优质、配套更齐全、理念更先进的托育体系,为更多家庭带来高质量的教育。

  东方网·纵相新闻记者 卞英豪

  7月2日,北京市教委发布公告,将在暑期推出面向小学一年级至五年级学生的托管服务,由各区教委组织,学校承办,以街道、乡镇为单位确定承办学校。

  炎炎夏日,除了无处安放的脂肪让人“头疼”之外,无处安放的“神兽”们更是牵动广大家长的敏感神经。

  不同于幼儿园所和中学,对“家有儿女”的人们而言,小学阶段的孩子由于自理能力相对有限,以及学校暑假所导致的管理“空档”。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常常处于尴尬的境地——放在家里不放心、带到办公室不顺心、送到培训机构不用心。

  “有娃家庭距离崩溃只差一个暑假”,这样的窘境如今似乎找到了破题之道。公办的暑托班,凭借其与生俱来的信任度,把孩子交付给这样的暑托班,远比放在家里更安心,比带到办公室省心,教委部门的这番思量也确实有心了。

  不过,“初心”虽好,但能否真正解决广大群众的实际问题,还需要观察具体的执行。

  暑托班的主要属性是“托”。从此前各地的暑托班执行情况而言,“托”字意义更多表现为“托管”。不少暑托班仅是提供照看的服务——找一个双职工家庭上班的时间,找一块给孩子完成作业的场地,找一个专门看着孩子的“老师”。

  但这样的“托”似乎并不是家长所期待的。“托”的价值不应该只是“托管”,其更需要具备的内涵理应是“托育”——设计一些科学的托管课程,提供一些户外活动的空间,给孩子一段快乐的时光。

  显然,如果对标这样的需求,办好一个让群众满意的暑托班其实“没那么简单”。而且,这样的要求还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正牌”老师的暑假会不会受到影响?暑托班会不会变相成为孩子们的“第三学期”?打着暑托名义的“地下培训班”是否会悄然兴起?家长的择校焦虑最后会不会演变成“择托”焦虑?

  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回归暑托班的本义。暑托班的内涵是“托”,但前提是“暑”。暑假作为孩子们固定的假期,必要的休息放松、户外锻炼、娱乐活动是必然也是必须的。而这也是将暑托班和学校生活区分开来的重要依据。

  因此,暑托班必须要明确和学校生活乃至“培训班”划清界限,暑托班旨在提供暑期托育服务,应以放松为主、学习为辅;以教育成长为纲,以抢跑增负为戒。避免让暑托班成为“校外第三学期”或是“培训班2.0”。

  同时,作为暑托班的重要一环,学校老师们的休息时间应当得到相应的保障。有关部门还应鼓励更多师范专业或是其他对口专业的志愿者参与到暑托班的建设中。对于参与暑托班的学校教师以及其他教职人员需予以一定的经济补贴,让更多专业的人士能够劳有所得,劳有所乐。

  在这方面,暑托班的“上海经验”或许值得借鉴。根据上海爱心暑托班的原则,暑托班每班招生不超过50人,按师生比1:5左右配备辅导人员。每班每期配备班主任1名,同时每班每期配备7名志愿者。收费标准为600元/月(注:实际为3周),对于家庭困难学生可予以减免。

  不难看出,做一个学校、家长、学生、社会等“多赢”的暑托班虽难,但这般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让群众满意的暑托班不仅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民生工程,同样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化解教育焦虑的重要“突破口”。

  作为当下民生关切的热点,政府持续加大政策与资金投入、学校不断提升托育服务质量、家长多一些理解,学生多一些参与,社会各界共同出谋划策,多方协同,让更多暑托班走进群众,或许才是办好暑托班的解决之道。

  未来,我们也有理由期待一个制度更完善、师资更优质、配套更齐全、理念更先进的托育体系,为更多家庭带来高质量的教育。

  https://www.sohu.com/a/475516509_120823584?scm=1002.280027.3db.PC_CHANNEL_FEED&spm=smpc.ch25.fd-news.29.1625452488594q58o3cA


相关推荐

评论

  • 昵称 (必填)
  • 邮箱
  • 网址